摘要: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
校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在会上发表讲话,对汇报的优秀提案给予赞赏。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开营仪式后,长江学者、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钟扬教授为营员们带来了首场大师讲堂。
她想好好利用这次机会,回到父母曾经学习生活的地方,寻找科学的梦想。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树立远大的科学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钟扬教授介绍了自己求学和在西藏做科研的经历,向大家阐释了何为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之美。仪式最后,复旦大学教务处有关负责人为营员代表授复旦科学营旗近日,2016年复旦大学国际暑期课程开学仪式在复旦光华楼吴文政演讲厅举行。
校长助理周亚明仔开学仪式上致欢迎辞,并宣布2016年复旦大学国际暑期课程正式开课。来自全球17个国家、41所大学的200余名学生齐聚复旦,参加今年的国际暑期课程。由闻玉梅院士、彭裕文教授和已故俞吾金教授于2014年共同开设的《人文与医学》书院新生研讨课,上线向国内高校推出了共享课程。
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教授表示,复旦医科将紧紧围绕学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思路,结合枫林校区新一轮改建的契机,以不断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不断创新医学教学模式,培养真正具有时代特质、体现复旦标准、服务社会需要的各类医学人才,为实现健康中国梦继续奉献复旦医科人的智慧和才华。参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构建了基于疾病的多学科整合式PBL(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课程新体系,并引领国内规模化和规范化的PBL师资培训。聚源合流之三:为学生提供丰富医学研究资源基础医学院与附属中山医院、附属华山医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通过平台共享、课题合作等深入推进基础医学院与附属医院的科研合作,培育学生的基础和临床综合科研素养。针对如何弥合预防与临床医学裂痕这一国内外医学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预防医学社区实践基地,构建教学-实训实践-科研服务整合社区实训实践教学模式,培养防治结合的新型卫生人才。
5+3模式是协同机制创新,促进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与健全,有机结合了临床医学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聚源合流之二:贯通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方案基础医学专业实施5+X优化整合培养方案,在5年本科培养的前提下,再进行3至5年的硕士、博士培养。
聚源合流之四:积极探索医改与教改深度融合在学校与上海闵行区人民政府共建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合作协议框架下,复旦医科积极探索医改与教改的深度融合,与闵行区共建医疗联合体、医教研结合体、健康服务综合体。此外,我校作为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组长单位,与沪上兄弟高校一起构建了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合作共建,复旦医科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在附属医院、区中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不同的卫生机构实习,有利于培养掌握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和保健等综合卫生服务能力的新型医学人才。作为1名从大一开始跨学科进入化学系实验室接受科研训练并逐渐开展独立研究、至今已经发表10篇SCI论文、捧得2015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决赛特等奖的医科生,李君最终成为10名毕业生之星中的一颗星,既是实至名归,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的学习成长之路,也是复旦医科探索与创新医学教学模式的一个缩影。
其主要特点就是汇聚复旦医科(包括一些非医学科)的综合优势力量,通过多学科、多平台、多形式的整合和凝练,培养具有复旦水准、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医学人才。聚源合流之一:打造医科各学科立体交互课程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专家共同参与编写核心课程系列教材,并根据临床需求建立全新的复旦医科特色教材体系。新闻中心讯 转眼又是一个毕业季。同时,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融为一体,所有核心课程均有学院教师和临床教师共同参与,临床教师参与学院高仿真模拟教学的设计和组织,学院教师走进医院与临床教师一起实施床旁教学。
在此背景下,依照国家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相关意见,结合学校教学改革一系列实质性举措,复旦医科聚源合流教学新模式开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在教学实践中彰显活力。对复旦医科而言,面对国家战略部署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医学人才,既是一种担当,也是一种使命。
采取小班讨论方式,让学生围绕案例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由不同学科的教师合作编写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病例,整合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同时还涉及患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等社会人文因素。
5月15日,脚踏实地的科研追梦人——药学院李君同学,当选我校2016届本(专)科毕业生之星。然而,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健康观念的转变和初级卫生保健需求的增加等,对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复旦大学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在会上致辞。(封面制图:冯宇嘉)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本次峰会持续三天,全球人口老龄化领域著名专家,包括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执行副主任Natalia Kanem,世界卫生组织老龄化和生命历程部主任John Beard,美国驻北京大使馆使团副团长阮大为,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国家卫生计生委家庭司副司长何炤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闻玉梅等国际知名嘉宾作大会主旨报告。陈文在致辞中指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致力于推动中国健康发展为己任,始终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与合作,此次与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共同发起举办此次国际峰会,搭建由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医学专业组织、相关产业代表共同参与研讨的学术平台,不仅将重新审视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分享降低发病、增进健康、强化卫生体系的策略与手段的经验,而且将探寻多边合作、公私伙伴协作、科技创新等方式,共创美好老年生活和第三次人口红利。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陈文和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Linda P. Fried分别代表中外主办方致辞。加强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填补有关医保空白,切实为老龄人群健康提供专业和制度保障。
复旦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有关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的机构之一,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国际组织与学术机构中也能看到来自复旦的专家学者身影,复旦人为增进人类健康与福祉贡献着力量。以复旦为品牌的老年科学研究领域,从参与协作到主动举办,不仅仅只是话语权的提升,更显示了复旦正在逐渐走向国际老龄化研究的舞台中心。
2016年10月17日至19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在沪共同主办国际老龄人群健康峰会,来自国际组织、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相关产业人士齐聚一堂,就第三次人口红利、老龄科学研究,老龄政策法规、卫生服务体系及其成功案例等议题进行研讨。Linda P. Fried认为,此次会议能够建立科学家、政府、商业领袖和国际组织关于老龄人口相关领域的合作机制,共同考虑老龄人群的需求和机遇,聆听来自不同领域的实践经验,并研讨其在不同文化中的适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峰会特别关注医疗和照护保障的议题,特别在18日下午设立复旦医疗保障分论坛,并汇集逾200位来自全国各地及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国的医疗保障相关学者、政府官员和医药保险行业代表以老龄化与医疗保障为题,就老龄化对社会医疗保险的影响极其应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商业医疗保险对老龄社会的支撑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来自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集团、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老龄委、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日本庆应大学等国际知名机构的近百名讲者,以及400余名听众参会,共商全球老龄人口发展及中国老龄化问题,尤其强调国际经验的本土化应用问题,通过老龄化与健康方面的跨领域、跨行业国际对话,讨论如何为中国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发掘老龄人群的社会价值,改善老年人口的卫生保健和社会服务,创造一个更强更富裕的社会,建设一个老年友好型的社会。2013年,复旦大学整合多家附属医院的资源,以及基础医学、公共卫生、药学和生物医学等各院系的力量,成立了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平台――复旦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今年,老年医学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获批,将努力探索与实践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医学与健康发展新方向。转变观念、拓展思路,促进医疗与养老融合,让健康养老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我国新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即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陈竺认为:应将新医学模式理念及时转化为公共卫生政策,服务于老龄人群健康。为筹备这次国际会议,公共卫生学院组织了国际会议筹备工作组,院务会多次对会议的组织、筹资、内容、讲者选择与邀请等进行讨论,安排具体工作。
在开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通过视频向本次峰会的成功举行表示祝贺。他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今年3月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已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构建以人口战略、生育政策、就业制度、养老服务、社保体系、健康保障、人才培养、环境支持、社会参与等为支撑的人口老龄化应对体系。
他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民众的健康水平和人均期望寿命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成为近年来凸显的社会性问题首先,要认真学习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对关工委工作的重要指示,发挥好老党员的特殊作用,积极配合院系分党委的各项教育活动,为学生党建多做贡献。
其次,要围绕学校立德树人的中心工作,坚持关工委专题调研的特色工作,努力完成今年立项的调研任务。校关工委顾问钱冬生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如辽宁贿选案、楼市问题、美国重返亚太的新动向等,与大家一起学习总书记有关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外交对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论说并就以上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张永信对今年要完成的工作进行了梳理。也可与青年教师建立微信群,关注他们的成长,通过互联网开展关工委的特色活动。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10月11日上午,复旦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以下简称关工委)会在1号楼318室召开分会会长(老同志)和特邀党建组织员会议。
医学院、计算机学院等院系也在进行课题调研,希望大家全力完成。关工委今年将要完成《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学中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研课题,该课题已向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上报,主要在青年教师中进行,目前已进入结题阶段。
最后,在当前互联网+的环境下,要创新关工委的工作方式,增强关工委分会的工作活力,搭建不同层面的平台,鼓励在院系的特邀党建组织员至少与一个学生党支部建立微信群,主动与学生党员加强联系,便于推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党建工作。校关工委副主任陆昌祥传达了教育部培训会议的精神,其中关于新媒体发展、平台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关注。